万里长城由关隘,城墙,峰火台三部分组成,始建于秦朝,开始时是士屯,明代采用砖石结构,从河北省山海关到甘肃省嘉裕关,绵延五千多公里。
以秦汉、明长城为代表,由西向东,自甘肃玉门关外,沿着走廊北侧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处,再循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错带,蜿蜒在燕山和太行山山岭的背脊上,随山势而转,直抵大海边缘。
它的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除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外,大部分为海拔200以下的平原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形平坦开阔,北部自西向东有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山地,海拔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是我国天然草场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长城外观:
长城外观是砖青色甬道状,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2、长城结构:
长城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燧、城墙四部分组成。
关隘设置在交通要道,扼出入长城的咽喉;在城墙上每隔300~400米筑有方形城台,供迎战敌人和相互救应之用;烽燧也叫烽火台,是专门传递军情用的;城墙是长城的主体。
居庸关和八达岭一带墙身高大坚固,平均高约7.8米。
墙基是用1千多千克重的巨大花岗岩条石砌成,平均宽6.5米,墙顶平均宽5,8米,可五马并驰,10人列队并行。
美国宇航员登月后回望地球,用肉眼就能看到我国的万里长城,实为一大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