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字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午”字古人与“五”通用,而且依据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推算,第五个月也就是“午月”,端午节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元代陈元亮《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说的就是端午节。
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端午节,还和古人对天象的崇拜有关。在农历五月初五,二十八星宿中的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于全年中最“中正”之位,正是《易经·乾卦》的第五爻“飞龙在天”之象,为大吉大利之象,所以人们在端午这天祭祀神祖、祈福辟邪,希望得到祖先保佑,五谷丰登。
人们如此重视端午节,那么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这样的祝福语呢?
第一:端午节是爱国诗人屈原殉国日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由于屈原为人正直,再加上举贤授能等性格和力主抗秦的思想,得罪了当时的贵族们,最终遭受陷害被流放到了南方。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却无能为力,心如刀割,最终在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起石头跳进了滚滚得汨罗江中,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爱国之人的决心和悲痛。
据传说,楚国百姓听说屈原跳江后,纷纷来到汨罗江纪念屈原。渔夫则划船打捞屈原的真身,而岸上的百姓则用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投入江水之中,让水之中的鱼虾吃饱后,不去打扰屈原的真身。还有一位郎中则在江中倾倒了一大坛黄酒,说是要醉晕水中蛟龙水兽,免伤屈原。
以后,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便传承了下来。
既然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殉国的日子,应该是一个伤感、肃穆的传统节日,又怎么能说“端午节快乐”呢?
第二:农历五月为恶月、毒月。
在北方地区,人们称农历五月为恶月、毒月,端午节更是恶月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诸事不吉。古人认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的东西会在五月初五这天开始出没,甚至农历五月初五的孩子都被认为是不祥的孩子。《风俗通义》中就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便为农历五月初五生人,他父亲田婴说:“五月子,长与户同,杀气父母”,认为孟尝君是五月初五生人,会给父母带来不好的影响。其父便想把孟尝君扔掉,是孟尝君的母亲偷偷把他抚养长大,才有了后来的孟尝君。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是恶月中最甚之日。古人认为:这九天里,人们要安分守己,深居简出,不造屋、不晒席、禁欲、斋戒等。
《风俗通》记载:“五月建屋,令人头秃”,《酉阳杂俎·广知》中也记载:“俗讳五月上屋,云五月人蜕,上屋见影,魂当去”。《帝京岁时纪胜》中还提到五月初五人们不汲取泉水,以防井毒的侵害之说。
当然,把农历五月称为恶月、毒月,其实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由于古人自然文化知识匮乏,对夏季的一些病虫害无法解释,又想指导后人注意,于是便结合了迷信说法。
夏季天气炎热,瘟疫毒虫肆虐,为了让人们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于是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恶月,让人们多注意,并形成一种观念。所以端午节根本谈不上是快乐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