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土和泥土的主要区别:
1.透气性不同:
泥炭土由于透气性好,常用于花卉的培育,养护。
而普通的泥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形成地带不同: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
泥土即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是岩石的风化物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性质不同
1、腐殖土性质:
传统的腐烂土由植物物质以及各类有机垃圾(如厨余)组成的一层混合物,腐殖土是森林中表土层树木的枯枝残叶经过长时期腐烂发酵后而形成。
2、泥炭土性质:
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
二、特性不同
1、腐殖土特性:
腐殖土干态下的平均粒径223μm,湿态粒径66.5μm,干态腐殖质密度约2.47g/cm^3,结构疏松多孔。
当腐殖质与水充分接触时,其有机质和固体物质只略微溶解。
当腐殖质土壤与去离子水接触时,钙镁元素会析出。
当接触时间小于2h时,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钙、镁元素含量增加。
当接触时间大于2h时,钙、镁元素的溶解几乎不再增加。
腐殖质中含有羧基、羟基等官能团,会影响活性污泥的性质。
2、泥炭土特性:
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说明其基本承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
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最大值为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
规范中没有单独列出泥炭土的压缩模量,只能根据软土或试验情况取值。
自制方法如下:
1.准备材料:
树叶、干草、草木灰、石灰粉、园土、密封发酵容器。
2.制作步骤:
将树叶以及干草等材料剪成碎片或者是小段,然后将它们放入发酵容器中,加入石灰粉和草木灰,再加入园土,搅拌均匀。
3.密封发酵:
将容器密封,并在室温下发酵1到2个月。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打开容器检查,以确保材料充分发酵。
4.制作泥炭土:
将发酵好的材料混合物倒入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直到土壤变得湿润。
然后,将土壤放入花盆中,压实,即可用于种植花卉。
需要注意的是,自制的泥炭土并不一定符合花卉的生长需求,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泥炭土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养分和水分适合花卉生长。
先取一小杯泥炭土,切记不要满杯,不够可以重复加入。
然后往泥炭土的小杯里注入少量的水,前面说过由于泥炭土大部分是苔藓的产物,所以干泥炭土就像干木头一样会漂浮在水面上。
开始进行搅拌,让干燥的泥炭土充分的吸饱水份,从而恢复其在原生地的活力。
泥炭土相当保水的一种植料,几乎可以与蛭石的保水能力媲美,颗粒土的配土中总是需要添加一些保水的碎屑,泥炭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泥炭土会把路过的水全部抓住,除非含水量已经饱和,否则泥炭土不会排水。
泥炭土非常适合幼嫩的根系扎根,对于老桩肉肉的粗大根系,泥炭土没办法提供合适的根压,最好还是与其他颗粒混合使用才够好。
1.高位泥炭:
生成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呈红色或棕黄色,由水藓、绿藓等植物形成,生长年代比较短,灰分含量少,腐烂程度差,酸性较大。
2.低位泥炭:
生成在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呈黑色或深灰色,由各种苔属植物、芦苇、木贼等植物形成,灰分含量较多,持水性较小,酸性较低,分解程度较高。
3.过渡泥炭:
又称中位泥炭,是介于上述两种泥炭之间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