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所住的茅庐去拜访诸葛亮本人。
刘备驻扎新野后,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司马徽相遇,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决定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诸葛亮均不在家,刘备不甘心,第三次去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也应允出山辅佐刘备。
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人都是会变得,只要诚心诚意对他,一定会金石为开,清风自来。
关于三顾茅庐的意思是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自三国时是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例句:
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蒞校任教。
意思就是: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意思就是比喻对信赖的人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请教。
读音
[sāngùmáolú]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
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莅校任教。
成语解释: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