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一板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一种常见做法,指的是在制作家具、屏风或装饰品等物品时,将木材切成三块板,再用凿子雕刻成不同的图案,并在中间加以簇拥和组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眼指的是三个相互呼应的圆形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祥瑞之意;一板则代表了将这些雕刻好的木板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具有了实用性与美感相结合的双重价值。
三眼一板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也已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三眼一板,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出自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三。
板,是强拍。
眼是弱拍或次强拍。
传统戏曲中京剧为例,京剧有二簧三眼的板式,意思是一板三眼,即一强拍,三弱拍。
其中中眼就是三眼中的第二,是次强拍。
这样就形成了强、弱、次强、弱的拍子节奏,也就相当于常说的4/4拍的节奏。
一般二簧唱腔是板起,开始在强拍。
再如,西皮流水的板式是一板一眼,形成强弱节奏分明的2/4拍。
西皮唱腔一般是眼起,也就是常说的弱拍起唱。
1、相同点:
“三板一眼”,“一板一眼”都是曲艺艺术里的名词。
板、眼:
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2、不同点:
西河大鼓唱腔音乐属板腔体。
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
头板是三板一眼,4/4节拍;二板是一板一眼,2/4节拍;三板是有板无眼,1/4节拍。
三眼一板解释:
眼,板:
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三眼一板出处:
出自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三:
“以指尖节候拍,即今之三眼一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