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
读音:
sàozhǒu
释义:
①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
②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出处:
①“令休於宅后开小店,使王氏亲卖扫箒皂荚以辱之。
”——《南齐书·刘休传》
②“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列句:
快拿着扫帚去扫地,不要找不到事做。
回答:
扫(Sao四声调)帚(ZhOu轻声)帚,本音是三声调。
扫帚是扫地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
有一种野菜叫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的时候叶可以吃。
扫Sao三声调,可组词:
扫地,扫雪,打扫,扫除,扫房屋,清扫,扫掉,等。
扫把(拼音:
sàobǎ)
基本释义
扫帚。
详细释义
1.即扫帚。
《中国歌谣资料·长工歌》:
“丢下槤枷拾扫把,缸里无水骂长工。
”参见“扫帚”。
造句:
1.我先拿扫把,再从教室后面往前扫。
读音是[tiáozhǒubòjī]笤字的偏旁部首是竹字头,帚字的偏旁部首是巾,簸字的偏旁部首是竹字头,箕字的竹字头。
扫帚音节Saozhou,扫音节Sao去声调值51读四声,帚音节zhou轻声,簸箕音节biji,簸音节bo去声调值51读四声,箕音节ji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