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是用来测量水准路线上各点间的高差的,由已知点的高程通过平差计算得出各点的高程。
水准仪使用方法如下:
先在测站上架设水准仪,读取后视标尺的上丝读数、下丝读数及中丝读数,同样读取前视标尺的读数,各读数满足要求后进行下一测站的作业,直至全部水准路线结束。
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的仪器。
使用水准仪时,首先需要将其放置在一个稳定的基准点上,确保仪器水平。
然后,通过调整仪器上的气泡水平仪,使其指示气泡居中。
接下来,将水准仪移动到待测点,并再次调整气泡水平仪,使其指示居中。
此时,水准仪的读数即为待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差。
读数通常以毫米或厘米为单位,可以直接读取或通过目镜进行精确测量。
1.将三脚架放好。
将三脚架腿调节至适当的高度,尽量使三脚架顶面水平。
假如遇到地面比较松软的情况,则需要将架腿踩入土中,以保持稳定。
向左转|向右转
2.然后旋紧连接螺旋,使水准仪和三脚架连接在一起。
向左转|向右转
3.接着调节脚螺旋,让圆水准气泡居中。
向左转|向右转
4.然后旋紧下面的制动螺旋,方便固定望远镜。
向左转|向右转
首先在已知点上立水准尺,中间架水准仪(尽量在中间),前视尺垫上立另一水准尺。
先后视读数(上、下丝及中丝),再前视读数(同上),直到结束。
步骤如下:
选择一个平坦的、稳定的位置来安放水准仪。
检查水准仪上的气泡是否在中心位置。
如果不在中心位置,则需要进行调整,直到气泡在中心。
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上,通常是在水准仪底部的两侧。
使用脚踏或调节螺丝,将水准仪调整到水平位置。
当水准仪已经被设置成水平位置时,通过目镜观察在距离水准仪比较远的另一端的刻度标尺,以便测量垂直高度差。
记下刻度标尺上的读数,并移动水准仪到下一个测量点。
根据需要重复测量,以获取更准确的读数。
如果需要测量水平线上的其他方向,请将水准仪移动并进行调整,直到气泡位于中心位置。
然后依次测量。
在完成所有测量后,计算每个测量点的高度差以获得水平线的高度测量结果。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使用水准仪时,需要保证所在地的环境及地面的平整度,以确保测量准确。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在适当位置架设仪器,整平仪器,后进后视标尺读数(包括上、下丝及中丝读数),再进行前尺读数(上、下丝读数及中丝读数),测站读数合格后进行下一站作业。
三等以上水准按奇数站后前前后,偶然站按前后后前作业。
四等水准按后前前后作业。
直指测段作业完成。
高程计算用已知点高程加各测段高差获得(水准路线平差后的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