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的身份不同。
1、皇后是皇帝的妻子
2、太后是皇帝的妈妈
3、太皇太后是皇帝的奶奶皇后(拼音:
huánghòu)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
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
太皇太后,是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宗法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称呼,也就是对尚还在世的先帝母亲(嫡母和生母)的尊称,原来是皇太后,再晋为太皇太后。
按照古代男尊女卑的状况,只有男性皇族称号的无上皇才比太皇太后高。
无上皇即是皇上的父亲,但是历史上出现无上皇的机率极小,历史上只有一位无上皇,即北齐后主高纬。
因北周进攻进攻北齐,高纬为避祸而将帝位让给太子高恒,成为太上皇。
但不出四日,北齐就灭亡了。
此外,并没有什么尊称比太皇太后还大。
虽然在部分朝代曾出现的太帝太后、皇太太后、帝太太后等,但这些称号皆为太皇太后的变体,和太皇太后的地位是齐平的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女,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
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
布木布泰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