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周发生21起电诈案起因经过结果始末如何 沈阳2周发生21起电诈案怎么回事?此前旧闻,2021年消息。12月15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公布,12月过去了一半,两周时间,沈阳共发生“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21起,被骗金额总计270万元。被骗人员中,2男19女,平均年龄45岁。包括退休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教师、学生、医生等。
案例21人被骗走270万元
12月2日,沈阳某区商务局一名工作人员(女,48岁)被骗8.9万元。
12月3日,沈阳某退休人员(女,76岁)被骗12.2万元。
12月6日,沈阳某大学在校学生(女,18岁)被骗2.3万元。
12月8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某医院工作人员(女,32岁)被骗10.7万元。
12月10日,沈阳某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女,49岁)被骗16万元。
12月11日,中国石油某销售公司工作人员(女,43岁)被骗61.8万元。
……
2009年之前演化史
骗子作案都不伪装警方较易逮到幕后黑手
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这样的骗术已经有20年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会把别人上当的原因映射到自己身上,正是这种自信的心态,让骗子的圈套在20年后依旧有效。电信诈骗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境外。2004年,公安部组织开展了“打击整治利用短信息和网络诈骗犯罪的专项行动”。第二年,又针对一些重点地区实施“手机违法短信专项治理工作”。各地警方也结合公安部部署和本地发案特点,依托刑侦部门,开展了针对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的打击。那个时期,骗子的作案方式几乎不会刻意隐藏或伪装。警方接到报案后,顺着收款账户、电话所在地一查,基本就能锁定犯罪嫌疑人的位置。碰到个别学会使用网络电话的“聪明人”,警方只要找到银行转账记录,也比较容易逮到幕后黑手。当时,因为犯罪者和当事人跨了多个省市,需要警方多地转战,和各地的警方、银行、电信等部门沟通协作。
2009年,沈阳警方转战福州、珠海多地,用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才打掉一个4人组成的诈骗团伙,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半。这是当时沈阳警方破获的最大的电信网络诈骗案。
2009年-2015年进化论诈骗手段开始升级警方预警系统也升级完善
2009年之后,一些诈骗团伙进化成了公司化犯罪:招聘员工、组织培训,伪装成正常公司“开展业务”。公司内部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办卡、有人负责打电话、有人负责采购、培训甚至考核。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犯罪团伙也开始升级诈骗手段,包括制作钓鱼网站、利用伪基站发送短信、制作木马、盗取QQ等。
调查取证,是打击电信诈骗的难点之一。此时的诈骗犯罪在隐藏作案链条、反侦查、反取证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使用虚拟网络电话,多次转换不同身份使用电话,找车手取款、频繁更换诈骗窝点等,给警方顺藤摸瓜制造了重重困难。尤其是银行卡转账,他们掌握到规律之后,开始使用多级银行卡,从一级账户不断往二级、三级甚至五级账户转移。骗子转一次账,警方往往要跑几个月才能完整调查出资金链条。当时,公安部经过与最高检、最高法共同研究,开创了紧急止付和原路返还两个机制,当事人发现被骗报警后,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对涉案资金进行冻结,对确属被骗的,原路返还给当事人。
沈阳警方通过升级完善预警系统,在与电诈分子的“时间竞赛”中赢得了主动。针对发现的潜在目标,市、区、派出所实施警种联动,确保“找得到人、见得着面、说得上话、止得了损”。日前,成功拦截劝阻了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警情,保住了当事人1100余万元资金。
2016年-2021年全民反诈骗子转移境外继续行骗反诈高地日臻坚固
2016年前后,越来越多的诈骗犯罪和大数据、身份信息泄露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假冒网购客服的新花招,还是冒充公检法的老套路,通过互联网,骗子都能更加精确地锁定目标。因此,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上到国务院、下到县级政府,都成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联席会议机制。依托联席会议制度,境内成型的规模化犯罪团伙几乎全灭。他们找到了另外一条出路——东南亚。
2016年最流行的是刷单;2017、2018年是杀猪盘和冒充公检法;2020年疫情开始,网贷诈骗特别猖獗。于是,各地的反诈宣传从2016年起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沈阳警方通过不懈努力,在即将告别2021年的时刻,迎来了“警情总量大幅下降、打处破案明显提升、被骗资金持续缩减”的历史拐点,“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的反诈高地日臻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