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迹
1964年7月,袁老师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正式启动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
1966年,他整理试验成果,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打破了“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区。
1973年,43岁的袁老师终于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的成功,让国际稻作界对袁老师刮目相看。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称袁老师为“杂交水稻之父”。
成功和荣誉并没有让袁老师陶醉。
科技部、农业部对袁老师的构想十分重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很快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袁老师亲自担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协作。
通过9年协作攻关,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获得成功,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5%—10%。
1997年,袁老师又瞄准世界水稻研究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培育“超级杂交稻”,并提出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艰苦的努力,2000年,我国实现了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实现了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
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
“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5、他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主要事迹
1964年7月,袁老师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正式启动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
1966年,他整理试验成果,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打破了“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区。
1973年,43岁的袁老师终于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的成功,让国际稻作界对袁老师刮目相看。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称袁老师为“杂交水稻之父”。
成功和荣誉并没有让袁老师陶醉。
科技部、农业部对袁老师的构想十分重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很快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袁老师亲自担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协作。
通过9年协作攻关,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获得成功,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5%—10%。
1997年,袁老师又瞄准世界水稻研究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培育“超级杂交稻”,并提出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艰苦的努力,2000年,我国实现了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实现了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
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
“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5、他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国家通过技术得到了很多外交权,结交更多国家,促进国家发展,这一意义也是很重大的。
2,袁隆平不仅是水稻事业的开拓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羊,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一一杂交水稻学,四十多年来,杂交水稻每一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体验了他非凡的经验智慧和学术思想。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的产量,使老百姓能够吃上饭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