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0-1岁:
孩提、襁褓
2-3岁:
孩提
8岁:
童龀
9岁:
九龄
13-15岁:
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5:
束发、成童、志学
20岁:
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30岁:
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51岁:
开六
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61岁:
开七、华甲
64岁:
破瓜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
开八
77岁:
喜寿
80岁:
望八、杖朝之年
88岁:
米寿
80-90岁:
耄耋之年
90岁:
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
期颐、人瑞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汉语成语,拼音是bùhuòzhīnián,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四十而不惑。
”
“四十而不惑”,出自《论语·为政》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而立”。
汉迄清为止,历代大儒传统解释:
立就是做事合于礼,做事能够考虑周到了,但是这时候还有迷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