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老子的四章体现了3种哲学思想
1、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世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3、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要明白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都要学习一点,每天都有进步,才能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还有看待事物要从辩论的角度去看。
和光同尘是出自《老子•四章》的成语,意思是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垢,与好坏都能相合,不自立异。
后多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之文在先秦诸子中独标一格,凝练晓畅,朗朗可涌,语精意奥,启人深思。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
《老子》文体异于渚子,虽咀像语录,大多三言两语,但与《论语》的纯散文体有所不同。
它的文句大休整齐,有的全是韵语。
其次是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这也是先秦诸子共有的特点,但《老子》用此手法,似更得心应手,有其独特之处。
第三是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在《老子》五千言中,随处可见方言、谚涪、格言、警句。
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老子》被誉为“五千精妙”,在很大程度上即由于此。
以下是老子四章词类活用:
自见者不明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自是者不彰形容词作动词,明辨是非;
自伐者无功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
原文是: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