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十二张金牌之后吧
第一种说法:
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原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明代沈际飞:
“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
”(《草堂诗余正集》)
明末清初潘游龙:
“胆量意见,俱超今古。
”(《古今诗余醉》)
明末清初刘体仁:
“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
”(《七颂堂词绎》)
清代沈雄:
“《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古今词话·词话》上卷)
清代丁绍仪:
“至寓议论于协律宫,犹觉激昂慷慨,读之色舞。
”(《听秋声馆词话》卷九)
清代陈廷焯:
“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白雨斋词话》)
参考资料:
《满江红》最早产生的年代是南宋时期,它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写的诗。
当时南宋受到金国的侵略,南宋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掠去。
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在当时的情况下民族英雄岳飞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立志要击败金国以雪前耻。
应该是30岁以上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