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如下;①声音松弛、自然,在说话的状态下发声;
②注意连音线,要唱得连贯并在一口气状态下完成;
③气息要通畅、自然,在最放松的基础上缓缓下沉;
④放松下巴,抬上颚,保持下巴稳定;
⑤放松喉头,使之处于打哈欠状态;
⑥练习时声区最好控制在自然声区,以真声为基础,从低声区起练,练到中声区后下行回到低声区。
二:
气息训练
在流行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声音力度和歌曲情绪的掌控都是由气息的控制所决定的。
气息控制不理想,就很容易在演唱时发生一些问题或缺陷。
要形成良好的气息,首先要保持自然的呼吸。
自然的呼吸要建立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吸气时两肋张开,横膈膜下沉,气沉丹田,小腹略收。
练习时可以采用下行音阶体会气息下沉:
方法①胸腔打开,气息自然下沉,以叹气状唱完最后一个音符;
②起唱前吸气,气要吸得深,不要憋气,否则容易泄气;
③音与音要唱得连贯、自然、不要有停顿感;
④从低声区起练,持续到自己的最高音域,然后下行回到低声域。
有了自然的呼吸以后,肺活量的大小决定着气息的控制能力,肺活量小,容易出现气息短,气息浮的现象。
同时气息的控制也决定着音准的把握,特别是在唱长音时,气息太浮就意味着声音无根,容易造成音准偏低。
因此,通过增加肺活量来加强气息控制能力,是歌手在演唱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科学发声,才能唱好高音,也有假音处理的歌曲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是两种不同唱法,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
熟悉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将两种不同唱法巧妙地融合起来。

(一)民族唱法的特点运用民族唱法演唱时,口咽腔的着力点靠前,口腔肌肉绷紧,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运用头腔共鸣。
咬字发声的因素转变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高音融洽,声音色彩明亮,声音个性较强,以味为主,手法变化多样。
音色甜、脆、圆、润。
气息灵活,以真声为主。
民族唱法讲究按照演唱语言的发声规律处理发声共鸣,讲究五声、四呼、出声、归韵和收声。

(二)通俗唱法的特点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一般说来,演唱时要注重语言的韵律,讲究吐词、咬字的清晰与委婉,并在演唱中注重发声轻柔。
在气息运用上,要顾及颤音、滑音及音色变化。
通俗唱法一般借助音响扩大效果,以闪耀的舞台渲染气氛,注重伴唱、伴舞、电声乐器伴奏及说唱相结合。
演唱时大部分以真声演唱为主,假声也有运用,多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
演唱风格有轻柔自然的,有高亢强劲的,有民谣风格的,有摇滚乐式的,有说唱叙事的。
通唱法在吐字上要求的是完全的“说话式”的自然,无须考虑共鸣。

(三)两种不同唱法的异同点从生理上进行分析,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在声带要求上相同,都要求具有两种混声机能,不然就唱不出高音。
在声道的调节上,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要求声道不堵塞。
即使因效果需要而打开声道,也只需前后打开,因为在唱高音时,通俗和民族唱法不需要喉头向下。
在气息运用上,两种唱法都要求气息畅通。
在吐字上,民族唱法强调“字正腔圆”,使发音服从吐字:
通俗唱法则要求像说话一样的自然,不需要考虑共鸣问题。
民族唱法声音追求高难度技巧:
通俗唱法声音追求浓厚的情感的融入,追求以情来感人。
在演唱技巧的难度上,通俗唱法稍易,便于传唱。
美声唱法用气息和降喉,民族唱法声音靠前利用嗓音和鼻音,通俗则白嗓唱,高音位置分男女,高了就用假音。
还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假音无真音。
通俗唱法和美声、民族唱法一样都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