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瓷器青花呈色,尽显洋蓝特点,色泽甚为浓艳。
这是晚期青花瓷瓷器特点之一。
晚清青花瓷器瓷胎也没有康雍乾质量好,画工也明显颓废。
民国较多仿制清朝康熙时期青花,仿制瓷器形有棒槌瓶、冰梅罐等,虽然在外形、颜色、图案纹饰上与康熙时期青花相似,但是在其他方面就不如真品的好。
民国仿清朝雍正时期青花,瓷器整体器形看上去略显笨拙,胎体厚重、青花颜色似漂浮在釉面之上、图案纹饰呆板、器形比例不协调。
民国仿制的清朝乾隆时期青花,胎体厚重、青花颜色过于浓艳,款识字体松散、字体运笔无力。
【清朝瓷器特点】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
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
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
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
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
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
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
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
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
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
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
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
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1、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并由传统的手工生产转变为现代机械化生产,机制瓷器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略显呆板,而且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表现得更为明显。
2、民国瓷器的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较高,尤其描金工艺作为民国瓷的一大特色,通常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处进行描金。
3、民国时期的瓷器胎质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釉面上也常出现气泡或是脱釉现象,民国早期的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而晚清瓷器则多数没有这一特征。
4、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等图案,装饰图案也由山水、人物、花卉图案,转变为一面为绘画,一面为诗词文字装饰,民国瓷器的绘画一种是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1,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家。
江西临川人,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后所村人。
2,唐英(1682-1756年),清代初期陶瓷艺术家。
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
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
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
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3,焦佩兰,清末民国时期浅绛彩瓷绘艺人。
生卒年不详。
有作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商山四皓图盘”传世,
底款是景德镇制的瓷器也有可能是明代或者是清代的。
景德镇制篆书底款瓷器是从1930年开始的,写的是“江西景德镇造”“江西景德镇制”“景德镇XX厂制”!至于“中国景德镇造”可能1970~2009年之间,一般1970~1980前后多为粉彩,1980~2000为印花。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
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
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