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是由木薯(也叫木豆)的根茎制作而成的。
木薯原产于南美洲,被引进到东南亚地区。
将木薯的根茎去皮、洗净、剁碎成细末,再用水浸泡过夜,待其沉淀后,将上清水倒掉,留下的淀粉即为西米。
西米在生产过程中,其中的淀粉粒子会形成珠状的小颗粒。
这些颗粒和其他材料(例如酒曲、糖、甘蔗、牛奶等)一起煮熟,形成类似于果冻的口感,非常适合做甜品。
木薯作为一种热带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因此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西米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成为当地重要的食品及出口产品之一。
西米即西谷米,是印度尼西亚特产,是用木薯粉、麦淀粉、苞谷粉加工而成圆珠形粉粒。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的许多岛屿上,生长着一种名叫西谷椰子的树。
西谷椰子的树干粗直,含有大量淀粉。
一般西谷椰子树的寿命为20年,开花后就死去。
人们在它即将开花之前,砍倒树干,去掉枝叶,横锯成段,每段1米左右,再纵劈为二,用刀将茎内的淀粉刮出来,浸入水桶中,淀粉就慢慢地沉在桶底,(这就是我要说到的西谷椰子淀粉),如果把上面的水倒掉,干燥后即可加工成大米状的颗粒,当地居民称之为西谷米。
这就是我们平时吃的椰汁西米露里面的西米。
由棕榈树类的树干、树身茎加工,通过机械处理,浸泡,沉淀,烘干制成的可食用西米淀粉,最为传统的是从西谷椰树的木髓部提取的淀粉,经过手工加工制成。
西米产于马来群岛一带,西米质净色白者名真珠西谷,白净滑糯,营养颇丰,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西米棕榈生长在低洼沼泽地,通常高9米,干粗,成熟后长出一花穗,茎髓充满淀粉,当果实形成和成熟时,便吸收淀粉,使茎干中空,树在果熟后死去,栽培的西米棕榈在花穗出现时砍断劈开,取出含淀粉的髓磨成粉,加水在滤器上方揉捏滤去木质纤维,洗涤数次后即得西米粉,外运的西米是加水调成糊状,而后搓磨通过筛子,制成颗粒,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珍珠西米或弹丸西米,西米几乎是纯淀粉,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少量脂肪及微量维生素B族,市场上卖的西米,多是混合了大量其他淀粉物质的,比如木薯粉。
非洲西米是由一种叫做西瓜苗的植物生长出来的。
因为非洲西米所在的西瓜苗植物生长在沙漠地区的热带草原上,一年只有几个月的雨季供给它们充足的水分,所以这种植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生长,积累足够的营养,开出花和结果实。
其果皮又薄又硬,呈半球形,外观酷似棕色的西瓜,但内部是白色的硬籽粒。
非洲西米富含淀粉和纤维素,使用广泛,可以制成粥、面包、粉丝等食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非洲西米经常被误称为“西米”,实际上“西米”是一种由木薯根茎制成的食品,与非洲西米完全不同。
西米又称西谷米,最传统的西米食材是由棕榈科的西谷椰子树的树干中萃取淀粉制作而得的。
西米原产于马来半岛、爪哇、苏门答腊以及印尼等地,西米的淀粉原料,更是太平洋岛屿居民的一大主食。
传统制作西米,当地人会将西谷椰子树的树干取下后,将中间的木头磨碎,经过水洗、过滤掉木头细屑和纤维后,取得里头的淀粉质,将粉再加水调制,以滚动再经过过筛等方式制成颗粒状,成了西米。
西米,又叫做西谷米,在中国广东沿海地区,还被称之为沙谷米、沙弧米,这种米是从西谷椰树的木髓部提取的淀粉,经过手工加工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