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生活 > 正文

手工扎染(扎染是什么工艺)

发布时间:2023-07-22 05:03:17   来源:    

手工扎染?

工具/材料:

不锈钢锅(1只)、煤气灶或电磁炉(1只)、竹筷(1双)、家用秤(1台)、橡皮筋(若干)、棉线绳(80cm)、玻璃珠(若干)、丝巾1条、苏木、大概50克就可以)、明矾(一点儿)

制作方法:

1

制作染液:

将苏木放入1000ml水中煮开,保持小火继续煮30分钟。

滤出染液后,再次加入1000ml水煮开后,保持小火煮30分钟得到二次染液,将两次的染液混合倒入锅中。

2

制作媒染液:

将明矾放在烧杯中用700ml水溶解待用。

3

丝巾扎染-准备扎染:

准备一些直径5-10mm的玻璃珠、一些直径20mm的橡皮筋、2根长为40cm的棉线绳,用来扎制扎染的图案。

4

丝巾扎染-扎染的位置:

将丝巾对折两次后,大概估计一下丝巾的整体效果,我们希望沿丝巾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染一些小花,并在两侧染出两条不规则的条纹。

5

丝巾扎染-花朵图案:

将丝巾中间部位按设想的位置全部用刚才的方式将珠子扎在里面。

6

丝巾扎染-条纹图案:

把想要扎出不规则条纹的地方整理为一束后,用棉线绳系紧。

扎好一侧后,将另一侧也按同样方式扎紧,扎好的丝巾。

7

煮染:

将扎好的丝巾用清水浸透,这样染色时着色会更均匀,然后将丝巾放在苏木煮出的染液中,慢慢升温到沸腾后,保持小火沸腾状态,让丝巾放在染液中煮染30分钟。

注意煮染时要不停地翻动,以免丝巾着色不均匀。

扎染是什么工艺?

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

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

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

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扎染制作过程?

制做扎染一般需三个步骤:

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

1、染前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

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

染前处理有:

退浆:

目的是除支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退浆。

用量:

药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精炼:

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右用烧碱加水沸煮。

用量:

烧碱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漂白:

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氢加水沸煮。

用量:

漂白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另外,丝绸的染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酸钠加水煮精炼。

熨平待用:

用电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以备描绘图案及捆扎用。

2、捆扎染色

将已设计好的图案纹样用画粉在布上做记号或用绘稿液描上,然后捆扎或缝结布料。

完成后浸入水中湿透,取出稍晾,待不滴水后放入已备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3、染后处理

晾后的捆所物可在不完全干透时解开扎结处,并用熨斗趁潮湿熨平整,完成。

扎染流程10个步骤?

关于这个问题,1.准备材料:

扎染布料、染料、绳子、橡皮筋等。

2.将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

3.按照自己的设计,将布料折叠、缠绕、卷起等方式扎紧,用绳子或橡皮筋固定住。

4.准备染料,根据需要将染料分成几份,每份染不同的颜色。

5.将染料加入到合适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6.将扎好的布料放入染料中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定,通常需要10-30分钟。

7.取出布料,用清水冲洗干净,直到水变清。

8.将布料晾干,可以在阳光下晒干或者自然风干。

9.将绑扎的绳子或橡皮筋解开,展开布料,可以看到扎染的效果。

10.如果需要,可以将布料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如剪裁、缝制等。

扎染工艺原理及技法?

这些基本技法大致可以归纳为:

似梅花状晕染效果的“捧状结”,似月晕效果的“玛瑙结”,呈同心环形象晕染状的“喇叭结”,源于古代绞缬中“鹿胎”,形似鹿斑小白圈状的“鹿斑结”、白云状的“云朵结”、斑斓多彩的“包袱结”、水印状折纹的“折扇结”、条带状晕纹的“鞭子结”、明暗相间呈波浪状晕色纹样的“曲线结”、几何形连续晕染色块的“夹板结”等结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