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箜篌的发音原理是拨动琴弦,琴弦震动,通过导音码传到音箱上进行发声共振扩音
竖箜篌的发音原理主要是通过肘木上部曲形的共鸣槽,共鸣槽一般是皮制,介于内外两弦之间。
拨弦时产生共鸣。
竖箜篌多置于胸前,两手齐奏,也有置于左胁或右胁部位的。
演奏者或站或坐,姿态不一。
五代至两宋时期,竖箜篌沿袭了隋唐时期的风格,虽然在表演的时候经常出现,但已风光不再,逐渐衰落了。
唐玄宗李隆基设立的左右教坊中,就有专门学习竖箜篌的。
竖箜篌在形制上臻于完善,演奏水平和技巧都有了很大提高。
弦数也比以前有所增加,虽然有的竖箜篌有十根左右的弦,但这时大多数的竖箜篌都有十六根或十六根以上的弦。
二十二根弦或二十三根弦是竖箜篌的最多弦数,这也反映了当时演奏乐器的技巧已非常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