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节是清明节的别称,出自于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起源于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后来在春秋时期传入了我国中原。
古时候的秋千大多都是利用强壮的树枝,在它的枝干上分别套下两根粗绳,在粗绳的下端系上一块木板。
由于制作十分简易,还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它也深受老百姓们,甚至是皇宫里嫔妃公主们的喜爱。
时间走到唐代时,荡秋千这个活动已经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了清明节习俗的重要一环。
而后来,元明清三代将清明节定为了秋千节,它的这个称呼,因此得来。
清明节荡秋千象征生活过得过来越好。
荡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起源最早,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
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为“秋千节”,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
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秋千荡的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