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中秋节正式成为朝廷承认的、约定俗成的节日。
所谓拜月就是祭拜月神,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八月十五之际正是农作物成熟的时间,而且恰好当时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时间。
所以自周朝开始人们为了表示对丰收的感激,对月神的尊敬,就开始进行拜月仪式。
在唐朝时期拜月仪式已经比较正式和常见了。
在民间一般就是以家族为单位,在祭祀用的桌子上摆上各种水果,各种食物,然后焚上蜡烛、熏香,由妻子们跪在祭桌前祷告、祈福,男子在旁负责辅助性工作。
北宋时期,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传到民间,节日的内容更加丰富,并有猜灯谜,看花灯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