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匚”里面一个“算”的读音是:
[suǎn]。
释义
匴[suǎn]:
1.古代行冠礼时装帽子的竹器。
2.一种厨房内用来漉米或盛东西盘样的竹器;竹器边缘。
造句
1、在古代,人们常用匴子来盛放蔬菜。
2、此处正在拍古装戏,地面上放了几个匴。
匚拼音是fāng,匚是汉字部首,称三框或区字框。
匚偏旁的字有“匡”字。
匡(拼音:
ku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匡本义是古代盛饭用具,这一含义后来写作“筐”。
“匡”是方形的器具,故引出了方正、端正之义,引申为动词就是扶正、纠察。
一、匚部,读音为fāngbù,部首为匚,笔画为2,部首笔画为2,笔顺编号为15,有三个意思:
(1)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
(2)量词,一斗。
(3)祭名。
二、“匚”部首怎么读:
折文旁
三、含有匚的汉字,带匚的字49个:
1、匚作为部首读音为:
fāng。
2、匚,本义是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
衍义是指量词,一斗。
也是一种祭名。
也为汉字部首,称三框或区字框。
3、匚,受物之器。
此其器正方。
文如此作者,横视之耳。
直者其底,横者其四围,右其口也。
廾匚读作gǒngfāng。
廾:
gǒng。
《说文解字》:
“竦手也。
从从又。
(扬雄说从两手)”。
伸长两手捧物是廾之范式。
本义:
两手捧物。
今作“拱”。
匚:
fāng,《说文解字》:
“匚,受物之器。
象形。
”。
受物器之形象是匚之范式。
本义:
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
衍义:
量词,一斗。
衍义:
祭名。
区和匹的部首是匚,拼音是:
f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