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公历3月5号或6号。
“蛰”即“藏”的意思。
古人认为小动物从蛰伏中醒来,是由雷声惊醒的,所以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含义是:
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从这一节气起,气温上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也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通常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惊蛰节气的含义是惊蛰过后大地复苏,大地阳气上升,不在冻土,地下的动物开始醒来,蛰伏一冬开始活动,惊蛰乌鸦叫。
习俗是人们开始脱去冬衣。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最初古时叫“启蛰”,而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名叫惊蛰,引用至今。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
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施肥、灭虫、造林。
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
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