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bókānlí
西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
“西”的原义是“栖”,字形是一个乌巢的样子。
但是甲骨文和全文都有巢无乌;小篆才加上了鸟形。
《说文》:
“西,鸟在巢上也。
象形。
日在西方而乌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kūkān
窟,普通话读音为kū,窟的基本含义为洞穴,如石窟、狡兔三窟;引申含义为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如匪窟、魔窟。
在日常使用中,“窟”常用作名词,指人或物汇集处,如赌窟、贫民窟。
龛字,汉字中的普通字,读音是kan。
读一声。
偏旁部首是(龙)字,在查《新华字典》中龛字只有六个同音字:
堪(难堪)、勘(勘探)、戡(戡乱)、看(看护)、刊(报刊)、嵁(嵁岩)。
“戡”,普通话读音为kā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戡”的基本含义为用武力平定叛乱,如戡乱、戡夷。
古籍释义:
枯含切,音堪。
刺也。
从戈,甚声。
本作。
今作戡。
商书西伯戡黎。
竹甚切。
亦刺也。
◎训杀也,戡训刺也,义微有别。
今字书皆合爲一字。
说文解字:
刺也。
从戈甚声。
竹甚切。
又,口含切
刺也。
刺者,直伤也。
平直皆得云刺,经史多叚此爲堪胜字。
从戈甚声。
竹甚口含二切。
按竹甚古音也。
七部。
【汉字】:
戡【拼音】:
kān【简体部首】:
戈【五笔86】:
adwa【五笔98】:
dwna【总笔画】:
13【笔顺编码】:
横竖竖横横横撇捺折横折撇捺
龛字,偏旁部首是(龙)字,是由合字头,龙字底组成的字。
读音是kan,读一声。
龛字的意思:
(1)是供奉神位,佛像的小阁子。
(2)古代又同“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