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指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
后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做事情。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毛遂自荐”意思是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作褒义。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释义
基本
毛遂: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
推荐,介绍。
今义
后来就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例句
老师问全班同学是否有人愿意毛遂自荐,来担任班长。
我就是欣赏你当年毛遂自荐的勇气,才会破格晋升你当市场部经理。
毛遂自荐成语故事【释义】毛遂:
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
推荐。
表示自我推荐去完成某项工作、或承担某项任务。
【近义;反义】自告奋勇;自惭形秽自愧不如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代,赵国的平原君有三千多个门客。
有一次,秦军攻打赵国,将赵国的都城围住了。
赵国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说服楚国和赵国联合抗秦。
毛遂说:
“因为我这把锥子,没有被您放进口袋里。
如果把我早放在口袋里面,可能早就脱颖而出了。
”平原君见他果然谈吐不凡,高兴地答应下来。
平原君到了楚国,双方谈判很不顺利,陷入了僵局。
在关键时刻,毛遂拔剑上前,向楚王说明了利害关系,楚王经过思考,认为毛遂说得有理,最后答应了和赵国联合,发兵抗秦。
毛遂自荐(拼音:
máosuìzìji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自荐指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
后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做事情。
"毛遂自荐"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
它的意思是主动自荐,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愿望。
在故事中,毛遂是赵国的一位农民,他自愿前往秦国,希望能够为秦国效力。
为了获得秦昭王的接见,毛遂把自己的姓名和意图写在一块竹片上,投入了秦王宫的井中。
秦昭王得知后非常赞赏毛遂的勇气和决心,亲自接见并委以重任。
因此,"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主动自己推销、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意图,以争取机会或得到认可的行为。
在文言文中,"毛遂自荐"通常可以表示一个人主动自我介绍或推销,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以求得机会或受到他人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