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之子的典故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宛》中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通过观察发现蜾蠃有雄有雌,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泥巢中产卵。
原来螟蛉不是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
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就是他代人养子的意思。
那时的古人,当然包括这个哀伤的诗人,认为蜾蠃——细腰蜂自己不会生孩子,而是把螟蛉的幼虫背回窝里来喂养,这当然是“义举”,这样的“义举”就诞生了这样的的结果,所谓“螟蛉之子”,就是后世的“义子”。
至今还在使用。
意思是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
出自《小雅·小宛》: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
译文:
田野长满大豆苗,众人一起去采摘。
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
你们有儿我教育,继承祖先好风采。
、解释
“螟蛉之子”就是指义子,即俗语所谓之干儿子、干女儿,与收养人无血亲的后嗣。
二、出处
《诗经·小雅·小苑》一文中,文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古人以为蜾蠃有雄无雌,无法进行交配生产,没有后代,于是捕捉螟蛉来当作义子喂养。
据此,后人将被人收养的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体现的关系是寄生。
《诗经·小雅·小苑》有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于是捕螟蛉回来当义子喂养.其实,古人的结论是有误的,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根据科学家的发现,暝蛉虫就是蜾蠃,只不过蜾蠃俗叫螟蛉虫罢了
一般指收养的干女儿,义女
螟蛉女也就是螟蛉子的意思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
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