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仙人指的是唐伯虎。
桃花仙人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翻译: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
《桃花庵歌》里面的桃花仙人所指的就是唐伯虎自己,也是桃花仙人的来源
“桃花仙人”指的是唐寅。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取自明朝唐寅的《桃花庵歌》。
作者作此诗是为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
所以,诗中的“桃花仙人”是作者自己。
意思是:
苏州金阊门外的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着个人,大家叫他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很多的桃树,等到桃树开花了,他就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这句话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
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
全诗明白如话,不用任何典故和华丽辞藻,语言音调务近俚俗,轻便自山,却蕴涵的无限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
扩展资料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淡泊功名、不愿与世俗交接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
桃花因与“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更体现出追求自由、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可贵精神。
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参考资料:
唐寅
人好金银贵我慕桃花仙.仙人种桃树。
摘花换酒钱。
酒醒花前坐。
醉卧花中眠。
愿为酒花死。
不鞠车马前。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伯虎)的经典诗作。
主要是为了表示作者【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
消极避世。